江大新聞網訊 7月5日上午,江漢大學開源創新中心2025暑期訓練營在學校科創大樓江大廳開營,來自十二個學院兩百五十余名學生將分成“AI通識能力班”“AI數據治理能力培訓班”“倉頡語言創新班”等四個班,在訓練營導師的指導下進行一個多月的跨學科學習,提升自身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和實踐能力。校長景新華出席活動并致辭,寄語同學們理解人工智能,擁抱開源文化,做“開源精神”的篤信者與踐行者、深度學習的探索者與問題解決的攻堅者、未來創新的引領者與責任擔當的踐行者。
景新華指出,人工智能時代不僅僅是工具層面的革新,它更像一場席卷全球的認知革命與范式躍遷。理解人工智能,擁抱開源文化,已不僅僅是技術人員的選項,而是時代賦予每一位追求卓越、渴望貢獻價值的人的必修課。他強調,學校傾力打造并持續升級的開源創新中心暑期訓練營,承載著學校面向未來、培育創新領軍人才的戰略思考與實踐,既是應對時代挑戰的前沿陣地,也是激發創新火花的熔爐,還是連接校園與社會、理論與實踐的關鍵橋梁。
景新華希望同學們深刻理解“開放、共享、協作、創新”這八個字的內涵,勇敢分享自己的代碼、見解和解決方案,在貢獻中學習,在反饋中成長。他希望同學們沉下心來,勇于跳出舒適區,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面對復雜的技術難題或項目瓶頸,不輕言放棄,學會利用開源社區的龐大資源,善于團隊協作,發揚科學家精神,進行深度思考、反復迭代、持續優化,要敢于提問,更要善于求解,要樂于接受挑戰,更要善于在挑戰中提煉真知。他指出,訓練營不僅是一個技術學習的平臺,更是一個培養全局視野和責任感的舞臺,在探索技術邊界的同時,要始終牢記科技向善的初心,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但也伴隨著倫理、隱私、安全等諸多社會議題。他希望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創新者,以開放的心態擁抱多元文化,以批判性思維審視技術應用,以堅定的信念承擔社會責任,用智慧和行動,為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續的未來貢獻力量。
訓練營開幕式由副校長向悅主持,副校長李衛東為訓練營致辭并介紹了相關工作情況。學校各相關單位負責人、CSDN導師團一并出席開營儀式,并在開營儀式后召開了暑期訓練營工作推進會。
融媒體記者:易俊
編輯:易俊
審核: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