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寸傾情,薦賢助人位妙品;
孜孜治學,篤勤克堅立高峰。
他不僅深耕科研領域,追求卓越,更以寬廣的胸懷和無私的精神,全力扶持青年教師和學生的成長。在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過程中,他不斷突破,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空白。他樂于成為青年教師與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燈塔,以開放的態度探討專業難題,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與潛能,點燃他們心中的創新火花。對于自然科學基金的申報,他更是慷慨解囊,無私分享自己的寶貴經驗,為青年教師和學生鋪設了一條更加順暢的科研之路。
鉆研求索 砥礪前行
2015年,陳博磊完成香港理工大學博士后研究,來到了三角湖畔的江漢大學,渴望在科研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于是,他結合自身研究特色、學校優勢學科和國家及地方需求,選擇了環境界面化學作為今后的研究領域。
找準了方向,就要努力前進。在江大工作的這段時間里,晚上10點回到辦公室加班,已成為常有的工作節奏,凌晨校園里靜謐的夜色是陳博磊科研工作最好的背景。雖然辛苦,但每當他看到實驗數據逐漸清晰,論文稿件逐漸完善時,都感到無比的興奮和滿足。
在科研道路上,陳博磊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他始終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勤奮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這些困難。正是這種信念和毅力,支撐著他不斷前行,最終在科研領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漸漸地,一群敢想敢拼的青年人聚集到了一起,堅定地圍繞環境界面化學開展研究工作,陳博磊也逐漸成長為研究團隊的核心。
嚴謹治學 堅持創新
在實驗方面,陳博磊始終強調嚴謹性和創新性。他經常會與團隊成員一起討論實驗方案,確保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考慮和反復推敲,同時也會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潛力,他熱愛在實驗室中和青年老師、學生們討論科學問題。他們會就某個實驗現象進行深入分析,或是就某個理論問題進行激烈討論。
這些討論不僅激發了陳博磊的創新思維,也讓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青年教師及學生們的想法和需求。在這種工作環境中,他不僅加深了對科學的認識,更傳遞了科研的熱情和創新精神。
在論文撰寫方面,陳博磊十分注重學術素養和邏輯表達,他會和團隊成員們一起反復推敲修改論文,確保質量達到最高水平。在基金申報方面,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經驗和優勢,主動分享自己的基金申報經驗,幫助團隊成員們理解基金評審的標準和要點。同時,陳博磊也會全程參與他們的基金申報工作,從選題、立項到申報材料的準備,都給予了詳盡的指導和支持。在他的幫助下,團隊成員們成功申報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其他科研項目,為團隊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術突破 薪火相傳
在專業領域,陳博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他帶領的團隊深入研究微液滴-固體界面的自由基化學過程,通過大量的實驗和數據分析,成功發現了水-固接觸過程中的一些新的化學現象和規律。這些成果不僅填補了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空白,更為我國的環境化學科技創新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團隊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認可。
在陳博磊的帶領下,團隊成員們逐漸成長。隨著他在科研領域的不斷深入,其研究成果支撐了學院研究團隊淡水湖泊生態系統修復的綜合解決方案的提出和實施,助力武漢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前,陳博磊已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兩年連續在國際頂級期刊《PNAS》發表多篇文章,得到國內外同行高度評價。他培養的研究生進入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學等知名高校深造。
陳博磊深知自己的責任和使命遠未結束,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將繼續以勤奮、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科研工作,不斷追求卓越,勇攀科技高峰,并持續關注青年教師和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他們提供支持和幫助,共同推動我校高水平城市大學建設邁向更高的臺階。
微信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2iAjDqX2IMA_oX2WUTw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