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并重,為除雜癥無寒暑;
德藝兼修,杜絕未然憑特長。
他堅持每周工作7天,每天超過12小時,寒暑假幾乎都在實驗室度過。他組建科研團隊,為每位老師設計個性化的研究課題。他整合多方資源,打造功能齊全的公共實驗平臺。他所帶領團隊的研究成果實現了神經退行性疾病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治療方法的新突破,在國際頂級期刊發布封面文章。
海外深造,回國任教
2017年7月,夏亦元前往美國埃默里大學做博士后,在全球頂級的生物實驗室開展科學研究,作為國際頂尖科研團隊的骨干,發表高水平成果20余篇。2022年3月,夏亦元回國作為特聘教授入職江漢大學。
作為一名醫學部的專任教師,夏亦元堅持身教重于言教,同時注重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他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和情感,致力于將知識的火種一代代傳承下去。在介紹科研前沿知識、分享科研經驗、傳授科研方法的同時,更注重激發學生的學術熱情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服務社會和科研報國的責任感,讓學生在勵志攻堅、積極向上、友愛和諧的氛圍中成長,深受學生喜愛。
兩年多來,夏亦元陸續指導了20余名研究生,還有30余名本科生在他的實驗室參與科研項目。只要學生有需要,無論有多忙,他都會擠出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無論什么時候找夏老師,他都在,無論他在干什么,都對我們很熱情,耐心地、不辭辛苦地教導我們。”22級基礎醫學的研究生王晨說道。
科研先鋒 攻堅克難
夏亦元一邊組建科研團隊,一邊建設醫學實驗平臺。他住在學校南區的青年教師宿舍,除了外出學術交流,幾乎不出校門,每天公寓、食堂、實驗室三點一線。他堅持每周工作7天,每天超過12小時,沒有節假日,只在寒暑假的時候抽出一周的時間回蘇州看望家人,結束后又馬上返回實驗室。
在科學研究的征途上,他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毅力,不斷探索未知領域,直面人類健康領域科研難題。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生命質量。夏亦元專注于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診斷和干預策略研究多年,組建了一支學術背景交叉、學科優勢互補的青年創新團隊,該團隊在夏亦元的帶領下大膽創新、攻堅克難,從蛋白的轉錄因子調控、翻譯后修飾,消化道微生物-腦腸軸,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PET示蹤劑開發等多層面、多角度,建立了一套系統的解決方案,初步建立了從細胞、組織到個體的“基礎到應用”的開發體系,實現神經退行性疾病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治療方法的新突破。
2023年7月,夏亦元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發布封面文章,展示世界首款帕金森病相關疾病的α-syn PET診斷劑。相關成果在學術界獲得高度評價,大大推進了對帕金森病的研究治療進程。
培養團隊,服務社會
夏亦元回國初期,醫學部實驗室建設分散于各系部教研室,使用非常不順暢。在夏亦元的建議和規劃下,醫學部整合了多方資源,形成了功能基本齊全、可服務醫學部、江漢大學各學院以及附屬醫院的醫學公共實驗平臺,節約了實驗室建設的成本,同時極大地提升了醫學科研的產出效率。
他甘為人梯,毫無保留地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學識幫助團隊年輕教師成長。他根據年輕老師的專業特長,為每位老師設計了個性化研究課題,保護了年輕教師的科研熱情,使他們少走科研彎路。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江漢大學醫學部獲批“認知與情感障礙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實現了醫學部省級科研平臺的歷史性突破,夏亦元所帶團隊的5名青年老師全部申請獲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發表高水平SCI論文10余篇。
夏亦元為包括Alzheimer's & Dementia在內的多家SCI期刊擔任審稿人、青年編委、客座編輯,被聘為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再生與修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認知障礙病學分會委員、中國病理生理學會蛋白質修飾與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病理生理學會理事、湖北省肝膽疾病學會理事等,夏亦元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和優勢,為社會服務。
他利用自己神經科學的專業特長,積極響應國家禁毒工作的方針政策,充分發揮江漢大學禁毒科普教育基地的特色,積極推動禁毒宣傳工作。
在他身體力行的帶動下,黨員教師和醫學生們積極加入禁毒宣傳的志愿服務隊伍,邀請“東西湖青少年宮”的小學生來場館參觀,邀請本校的新生來基地學習,還積極組織黨員老師和志愿者走進奧林社區、江大園社區、聯投金色港灣小區等地進行現場宣傳。近兩年來,醫學部禁毒宣傳基地先后被評為武漢高校禁毒宣傳教育示范基地、禁毒工作成績突出集體,榮獲2022年武漢市科學實驗展演匯演活動一等獎等榮譽。
堅守講臺初心不改,潛心科研創新攻關。夏亦元牢記自己的教育使命,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用行動詮釋師者擔當、踐行科學精神,愿為星火,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光和熱。
微信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tbqml4b56y3rgThwOT0e8Q